关于我们

About US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发布时间:2024-10-30
浏览次数:451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黄金水道”的重点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一航院为本项目设计II标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福姜沙水道、口岸直水道的整治建筑物设计,设计内容涵盖3座潜堤,45座丁坝,4座消能坝,结构物总长约36.5KM。工程有效改善了长江南京以下航段通航条件,提高了通航能力,国际远洋运输自长江口向内陆延伸430余公里,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港前湾港区迪拜环球码头工程

青岛港前湾港区迪拜环球码头工程位于前湾港区四期5#-8#泊位,岸线长1320米,纵深784米,码头前沿底高程-20米,年通过能力300万标箱,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0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舶。该工程是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通过自动化装卸工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港口作业的全自动化管理,真正践行了绿色、环保、智能、安全的港口发展理念。

黄骅港三期工程

黄骅港三期工程为我国首个在港口工程中采用筒仓储存系统的煤码头工程,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工程总投资约48亿元。该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对卸车、堆存和装船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一次性建设了四线四翻型式的翻车机构筑物,节省了土地的占用。筒仓储煤占地少,环保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堆取料效率高,配煤精度高,可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该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神华黄骅港绿色物流链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工程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工程,新建10万吨级泊位2个、7万吨级和5万吨级泊位各1个及7万吨级待泊泊位1个,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年。该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利用泻湖水道开辟挖入式港池,利用滩涂资源挖港池回填陆域,创造了土地和港口岸线资源;建设连片式煤炭码头,形成掩护条件好、铁路等集疏运畅通、易于采用遮帘板桩式码头结构实施。首次在10万吨级码头采用全遮帘式水工结构,突破了原有的遮帘板桩适应吨级的界限;开发了全遮帘式HZ型组合钢板桩新结构形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计算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煤炭的物料特性,经试验研究,设计了堆场防风抑尘网、翻车机房、堆场洒水除尘系统、含煤污水处理厂等防污设施。易于清理的煤堆场偏沟排水分级沉淀排水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

秦皇岛港煤码头五期工程位于秦皇岛东港区煤三期东侧,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建设4个煤炭装船泊位。工程2007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是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煤码头工程。该工程使秦皇岛港巩固了世界第一煤炭输出大港的地位,对畅通“北煤南运”大通道发挥了重大作用。秦皇岛港煤码头五期工程翻车机系统卸车能力、设备数量、技术水平居世界首位,是中国第一个可以接卸2万吨列车编组的煤炭码头。首创了在超大规格地面带式输送机头部使用移动伸缩机构进行多点供料,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煤炭装船机。


天津港北防波堤延伸工程

天津港北防波堤延伸工程是建设在超软基上的半圆体和箱筒型结构防波堤,是天津市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拓展天津港港口功能、发挥港口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荣获200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本着“一次规划、分期见效、分期实施”的原则,工程分三期建设,分别实现8.5 m10 m12.5 m的航道水深治理目标。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海深水延伸,与一期工程相比不但工程量有成倍增长,而且面临的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对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二期工程总平面布置优化确保整治效果的实现;参建各方攻克了波浪作用下地基土“软化”的世界级难题;开发了半圆形沉箱和空心方块等适应超软地基的导流挡砂堤的结构形式。针对工程特点,二期工程参建各方注重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科学求实的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走出了一条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工程的投资、质量和工期。二期工程建成后提高了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大型船舶通过量大幅度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为彻底解决长江口拦门沙滩顶水深不足,打通严重制约长江三角洲及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经国内三代专家学者近50年研究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工程分三期进行,目标航道水深分别为8.5m、10.0m和12.5m。
  该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抓住长江口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有利时机,建设南、北导堤和丁坝等整治建筑物,通过整治工程稳定目前的优良河势,发挥导流、挡沙、减淤的功能,为深水航道开挖和维护创造良好条件,通过疏浚开挖形成并维护深水航道。
  一期工程由长57.77km、水深8.5m航道以及深水航道两侧南北导堤整治建筑物工程组成。设计和科研方面,在近50年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的研究,为工程立项提供了科学依据。研制开发了适用于长江口底质及水流条件的护底软体排结构。堤身建造在该软体排上,开发了软体排土工织物材料新品种,如230g机制布和150g无纺布通过针刺复合工艺制成的380g复合排体布。开发了“土工织物充填砂袋”、“砂肋压载软体排”、“混凝土联锁块压载软体排”等,在一期工程中成一功应用,并获国家专利。


烟台三期工程

  烟台港三期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其建设规模为:新建1.5万t级及3万t级集装箱泊位各一个,1.5万t级及2万t级杂货泊位各一个,设计年吞吐能力255万t及相应的供水、供电、道路堆场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该工程设计提出“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研究”新理论,优化总体设计,提出创新成果,合理布置航道,取消了规划中近500m的防波堤,节省投资约3000万元,该理论被交通部专家评审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与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相结合”的工艺方案,加大集装箱海侧轨道距码头前沿的宽度,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海侧轨外侧设非装卸船作业车辆专用通道”的工艺方案。
  在码头供电系统设计中采用了“遥控、遥信、遥测”及计算机控制管理新技术,使集装箱码头的管理和监控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烟台地区首次采用大沉箱结构,沉箱重量达到1200t,增大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解决重力式码头桥吊后轨后期沉降过大而影响使用的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打塑料排水板、陆上堆载预压和强夯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确保了门机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软土地基上重力式码头的沉降、位移等技术难题,采用了基床爆夯的新工艺,降低成本80%,缩短工期近300天,确保了基床的夯实质量。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大规模的基床爆夯,国内尚属首次。
  为了解决大沉箱的起吊、下水和安装等技术难题,施工中首次采用了半潜驳出运、下水沉箱的新工艺,节省了租用大型起重设备费用1000余万元。该工艺获国家专利。
  为提高码头护轮坎的强度和耐久性,研制出C80高性能混凝土用于护轮坎的施工。
  在码头顶层胸墙的施工中,开发制造了专用橡胶板替代传统的沥青木丝板,用于沉降变形缝,确保了码头沉降缝的美观和功能,在国内尚属首次。
  为消除码头沉降带来的前沿管网断裂弊病,后方管网首次采用PVC管材,并在前后方之间增设了柔性接口,保证了码头前沿供水管道的畅通。
  烟台三期工程(第一阶段)项目概算总投资13.68亿元,由于在建设中坚持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节省资金3.95亿元。该工程在工艺和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已经达到国内同类工程中的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工程荣获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大连中远6万吨级船坞工程

  大连中远6万吨级船坞工程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棉花岛东侧,大连电力学校南。该工程主要包括6万吨级修船坞一座,坞室长240m,宽40m,深11.8m。
  该工程于1994年12月13日开工,1997年9月28日竣工,比计划工期缩短一年。在国内首创预埋骨料升浆混凝土施工(湿法施工)船坞底板和卧倒式坞门干式立吊安装工艺。


天津港东突堤码头及堆场工程

  天津港东突堤码头及堆场工程建在一个长1200M,平均宽650M的梯形大突堤上。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全部为浅海滩涂吹填造陆形成。整个工程包括11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和80万平方米堆场,设计年吞吐能力448万吨。
  在国内港口工程设计中首次应用了排队论方法,在国内港口工程供电系统设计中首次应用了适控、遥信、遥测及计算机控制管理新技术。
  在国内领先研究、开发、应用了真空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专利技术。施工中,成功实施了48万平方米软基的真空预压加固,加固深度16-25m,创造了分区加固中一次加固面积达3万m2国内外新记录。与传统的堆载预压法相比,工程造价减少1/3;能耗降低1/3;工期缩短1/3,技术经济效益巨大,达到国际领失水平。该项目在我国筑港史上首次成功实施了71个大型钢筋混凝土沉箱的远距离海上拖运,每个沉箱重达1125吨,拖运距离达127海里。